2025年9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新機遇”合作發展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2025年度工作會議於澳門世界貿易中心蓮花廳隆重舉行。活動由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主辦,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秘書處(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協辦。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代表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法律工作部副部長黃文軍、廣州市法學會會長孫太平、“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盟理事黃顯輝及交流合作部主任耿嫄、澳門消費爭議調解及仲裁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歐永棠、廣東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彭恩、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法律推廣及公共關係廳廳長陳志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綜合事務處處長蕭裕林,以及來自粵港澳、上海、重慶、武漢等地的仲裁機構代表、法律專家與商界人士出席論壇。論壇聚焦仲裁制度創新、規則銜接與科技應用,與會嘉賓就跨境爭議解決、數字平台建設、人才培養與國際合作等議題展開交流。
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理事會主席徐偉坤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隨著《關於充分發揮仲裁職能作用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出台,“港資港仲裁、澳資澳仲裁”制度為區域仲裁注入強勁動力。論壇以“制度引領、科技協力”為主軸,旨在推動制度創新與三地合作深化。
廣東省司法廳廳長陳旭東透過視頻致辭表示,粤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近年來以“一國兩制三法域”為特色,實現規則互鑒、資源共用與技術互助,促進跨法域爭議解決“無縫銜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盟理事黃顯輝在致辭中提到,“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盟未來將借鑒大灣區仲裁創新實踐,並與粤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深化合作,推動仲裁規則創新、人才建設與國際化標準互認,拓展國際仲裁合作空間。
廣州市法學會會長孫太平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仲裁要立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要主動推進培育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仲裁機構,促進資源高效流動與跨境專業服務發展,助力大灣區高質量建設。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法務司張永春司長在視頻致辭中提到,目前粵港澳三地已審議通過大灣區仲裁員名冊工作指引,正推動名冊盡早出台。澳門將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共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濟貿易服務中心,計劃在中心框架下設立仲裁機構,依托澳門葡語國家資源優勢,發揮澳門作爲對葡語國家精準聯繫人的作用,為中葡企業提供仲裁服務,助力國家涉外法治建設。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張國鈞副司長則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深圳和珠海的港資企業可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無港資比例限制,澳資企業亦享同等待遇,有助提升大灣區的法治和國際營商環境。此外,三地正推進仲裁員推薦程序,預計年內公布首批名單,促進非訴訟爭議解決的“軟聯通”。
澳門大學汪超助理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習超院長以及中山大學法學院張亮院長受邀發表主旨演講。分別從跨文化視角、制度協同與政策創新三個層面,探討大灣區仲裁機構在推動跨境商事爭議解決中的路徑與未來發展方向。
論壇設置兩場主題會議。第一場以“制度創新與規則銜接”為主題,由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總經理劉福臣主持,探討仲裁裁決互認、程序協同與跨境爭議解決流程優化。第二場以“科技賦能仲裁變革”為主題由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主持,探討人工智慧在案件管理、線上平台與電子證據認定等方面的應用,展望數字技術與專家智庫融合的未來。
論壇期間舉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仲裁品牌的協作機制”發佈儀式,廣州仲裁委員會副主任趙福紅介紹,三地協作機制涵蓋“規則、人才、服務”三大領域,並公佈《仲裁示範規則》等首批協作機制文件的徵求意見稿,推動仲裁程序實質性對接。
此外,論壇亦舉行仲裁聯盟觀察員證書頒發儀式,標誌著聯盟機制進一步完善;同時發佈“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2024年度十大經典案(事)例”,展現大灣區仲裁機構在跨境糾紛解決中的專業實力與創新探索。
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秘書長黃淑禧在第一場主題會議討論時提到,中心近年來在民商事仲裁及樓宇滲漏水仲裁領域案件數量穩步上升,人才培訓成果獲社會肯定。未來將依託澳門中葡平台優勢,深化“內聯外通”佈局,發揮區域樞紐與國際橋樑作用,助力大灣區爭議解決新高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成員機構於同日下午在澳門世界貿易中心舉行閉門會議,圍繞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指導意見,深入探討聯盟平台功能與區域仲裁職能融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