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澳门友谊大马路918号,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十七楼 |
电话 | (853) 2875 2088 |
传真 | (853) 2872 7633 |
电邮 | secretariat@mac.org.mo |
办公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3:00,14:45-18:00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
Publish At: 2025-09-11
2025年9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仲裁“新机遇”合作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2025年度工作会议于澳门世界贸易中心莲花厅隆重举行。活动由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主办,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秘书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协办。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代表法务局代局长周锡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法律工作部副部长黄文军、广州市法学会会长孙太平、“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理事黄显辉及交流合作部主任耿嫄、澳门消费争议调解及仲裁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欧永棠、广东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彭恩、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厅长陈志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综合事务处处长萧裕林,以及来自粤港澳、上海、重庆、武汉等地的仲裁机构代表、法律专家与商界人士出席论坛。论坛聚焦仲裁制度创新、规则衔接与科技应用,与会嘉宾就跨境争议解决、数字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交流。
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理事会主席徐伟坤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随着《关于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港资港仲裁、澳资澳仲裁”制度为区域仲裁注入强劲动力。论坛以“制度引领、科技协力”为主轴,旨在推动制度创新与三地合作深化。
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透过视频致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近年来以“一国两制三法域”为特色,实现规则互鉴、资源共用与技术互助,促进跨法域争议解决“无缝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理事黄显辉在致辞中提到,“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未来将借鉴大湾区仲裁创新实践,并与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深化合作,推动仲裁规则创新、人才建设与国际化标准互认,拓展国际仲裁合作空间。
广州市法学会会长孙太平在致辞中表示,大湾区仲裁要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要主动推进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促进资源高效流动与跨境专业服务发展,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张永春司长在视频致辞中提到,目前粤港澳三地已审议通过大湾区仲裁员名册工作指引,正推动名册尽早出台。澳门将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共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济贸易服务中心,计划在中心框架下设立仲裁机构,依托澳门葡语国家资源优势,发挥澳门作为对葡语国家精准联系人的作用,为中葡企业提供仲裁服务,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
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张国钧副司长则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深圳和珠海的港资企业可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无港资比例限制,澳资企业亦享同等待遇,有助提升大湾区的法治和国际营商环境。此外,三地正推进仲裁员推荐程序,预计年内公布首批名单,促进非诉讼争议解决的“软联通”。
澳门大学汪超助理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习超院长以及中山大学法学院张亮院长受邀发表主旨演讲。分别从跨文化视角、制度协同与政策创新三个层面,探讨大湾区仲裁机构在推动跨境商事争议解决中的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
论坛设置两场主题会议。第一场以“制度创新与规则衔接”为主题,由中国法律服务(澳门)公司总经理刘福臣主持,探讨仲裁裁决互认、程序协同与跨境争议解决流程优化。第二场以“科技赋能仲裁变革”为主题由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黄景禧主持,探讨人工智慧在案件管理、线上平台与电子证据认定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数字技术与专家智库融合的未来。
论坛期间举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仲裁品牌的协作机制”发布仪式,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赵福红介绍,三地协作机制涵盖“规则、人才、服务”三大领域,并公布《仲裁示范规则》等首批协作机制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推动仲裁程序实质性对接。
此外,论坛亦举行仲裁联盟观察员证书颁发仪式,标志着联盟机制进一步完善;同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2024年度十大经典案(事)例”,展现大湾区仲裁机构在跨境纠纷解决中的专业实力与创新探索。
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秘书长黄淑禧在第一场主题会议讨论时提到,中心近年来在民商事仲裁及楼宇渗漏水仲裁领域案件数量稳步上升,人才培训成果获社会肯定。未来将依托澳门中葡平台优势,深化“内联外通”布局,发挥区域枢纽与国际桥梁作用,助力大湾区争议解决新高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成员机构于同日下午在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举行闭门会议,围绕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指导意见,深入探讨联盟平台功能与区域仲裁职能融合落实。